配资靠谱股票配资门户_股票炒股配资_正规股票配资网站
你的位置:配资靠谱股票配资门户_股票炒股配资_正规股票配资网站 > 股票炒股配资 >
发布日期:2024-12-04 21:35 点击次数:107
原油短线(1H)走势保持在低位震荡整理,整体节奏从次要节奏,从主次交替规律看,主观方向向下看。油价小幅反弹,对均线系统有所穿刺,短线客观下行方向进入转换期。图中蓝色通道出现旗形中继,关注旗形上沿对油价的阻力作用,预计日内原油短线保持在旗形形态区间内调整一日概率较大。
然而真实情况是没咱们想的这样简单的,你就看一个高低点的差价,就觉得自己能把握住全部的价差?那是不可能的,真尝试过盘中做t的你就会知道,除非走势是那种几分钟快速的冲高回落或者探底回升,你能很快做个小差价,一旦走势是那种偏震荡形式的,你是很难在日内做出大的价差的,2个点都是极限,大多就1个点内就选择接回来了,且还不是每次都成功,你想想哪怕你做好了几次,这周一旦也没忍住去高抛了,这抛掉后继续上涨的幅度,是不是远远大于你期间做t的。
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壹
2024年9月30日,印度塔塔钢铁集团,关闭了其在英国威尔士塔尔伯特港(Talbot Port)的最后一座高炉,这标志着英国最大的钢铁厂,以后将不再从事主要钢铁生产活动。
这家成立超过百年的钢铁厂,目前每天亏损130万美元(合人民币933万),塔塔钢铁英国公司,在7月已经关闭了5号高炉和Morfa焦炉,另被迫裁员2800人,9月30日再关闭4号高炉,以后仅留下1座小型冷热带钢厂,用进口钢坯进行轧制。
尽管塔塔钢铁计划投资16.5亿美元——其中英国政府出资6.5亿美元,再建一座电炉工厂,但这项2028年才能实现的生产计划,仍令高度依赖钢铁产业的当地小镇居民放心不下,他们说:
高炉关停这天,对于英国钢铁行业、塔尔伯特港及其周边地区的社区来说,都是难以置信的、悲伤的一天。
2023年,英国仅剩6家钢铁工厂,全年钢铁产量才560万吨,排名全球第26名,可能还不到河北人民瞒报产量的一个零头。
威尔士塔尔伯特港钢铁厂高炉的关闭,使本不富裕的英国钢铁产业,雪上加霜。
此时距离英国第一座钢铁工厂的建立,已过去了315年。
距离英国开启工业革命,已过去了259年。
贰
钢铁是工业的粮食,一个国家连钢铁产业都难以维系,说明这个国家,已经不怎么在乎工业不工业了。
作为全球第一个开启工业革命的国家,缘何英国工业走到了今天这种地步?又因为什么原因,在失去大量工业领域之后,英国经济到现在还没有崩盘?
英国虽然在18世纪引领了蒸汽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,但过去的成就容易成为成长的负担,从以电气和内燃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,法国德国咬着牙追赶,依靠本土人口优势,19世纪开始,在工业质量上先后超越了英国。
尤其德国,在电气、冶金、化学这些学科上力压群雄,到二战前,一度成为当时世界科学的巅峰国家。
英国有个好,他们发家早,全球殖民得早,占有世界最多的领土和人口,因此虽然他们工业质量上落后了,但工业产品可以卖到超级广阔的海外殖民地,工业规模就维持在一个非常可怕的水平。
此时的英国,就像一个搏斗技巧不行、但身体还极其健壮的大汉,站起来比普通人都高一个头,家里又财大气粗,所以一战前各国都不敢轻易挑衅英国。
这时候的美国还傻站在一旁看戏,平时没事就埋头刨北美的土地,吃席也只能去小孩那桌。
德国工业质量越来越强,想成为世界霸主的雄心在熊熊燃烧,忍不住想跟奥斯曼土耳其一起搞英国,英国发现后就把法国发展成基友对抗德国,两边你瞪我一眼,我瞪你一眼,终于瞪出了火花,搞出了两次世界大战。
两次大战德国都被一拥而上揍得好惨,德国大量科技、人才、财富流失,主要成就了美国的壮大。
二战后德国重新回血,现在工业质量还是欧洲第一,欧洲工业从二战前到现在,一直是德国>法国>英国。
法国强在工业产业链条更完整,但这是沾了二战红利的光,二战后德国有些领域不允许参与,才给了法国人机会,他们不是打不过法国人,是部分领域不准上擂台。
大部分德国人可以参与的产业,法国人都是被他们压着打。
二战后最焦虑的就是英国,因为他们家宝贵的海外殖民地,被美苏以民族自决的名义削掉了,印度和苏伊士运河都没保住,反倒法国还留住了西非国家继续剥削。
英国工业质量差,国际市场上竞争不过德法美,现在工业规模优势没了,老百姓对福利待遇要求也一天比一天高,所以从1970年代开始,英国工业一年不如一年,被迫去工业化。
是的,英国工业整体上玩低端亏钱,玩中高端打不过德法美日韩,他们是被迫去工业化的。
失去殖民地的英国,就注定失去维持工业的能力。
不过幸好英国还有金融业可以维持生计。
能吃下金融业主要是两个原因,一是全球大量见不得光的钱,美国不方便全吞下,就分了一部分给英国,允许英国吃。二是英国毕竟曾经有那么大家底在,能给以前各殖民国的权贵家奴们提供金融庇护。
因此英国在金融管理上极度自由,连带着吸引俄罗斯寡头、中东土豪、全球黑灰产的钱都流向了伦敦。
因为金融发达,吸引了全球富人来英国定居,为了伺候好这些富人,英国连带在音乐、影视、体育、舞剧、酒吧、博物馆、设计、水硕等文体娱领域玩出成绩。加上还留有一些飞机制造、化学生物制药尖端门类,才保住了今天英国人的生活质量。
总的来说,英国以前的富裕靠工业化,二战后工业化玩不过其他国家,就走金融+细分高端产业+文体娱+教育(水硕)的路子,金融还是英国核心的核心,可以说英国是全球第一个,从工业化走向金融化的国家案例。
叁
英国是被迫去工业化,而美国是主动去工业化。
我在多篇文章说过,美国是从1965年开启去工业化的。
这里要说清楚一个概念,就是所有先工业化的国家,都会主动去掉最苦最累利润最低的部分产业,因为那些活真不是人干的,没有人可以经年累月地忍受干那种高强度的工作。
比如我2000-2003年在东莞塘厦上泰高尔夫球厂,就亲眼目睹了磨光工人的辛苦生活,磨光车间里头,通常一百多个男人戴着耳塞和口罩站在磨光机面前,手里拿着高尔夫球头在磨光机上不停手地打磨,上百台磨光机砂带高速旋转,一齐发出震耳欲聋的噪音,只需一个上午,磨光工人的整张脸、口罩、鼻腔,都被粉尘弄得黑乎乎的,下班时还要用一种特殊的工业专用洗手粉洗手,才能将掌缝中的黑灰清理干净。
我那时常常去磨光车间给工人们送砂带,车间里嘈杂的噪音,使得我每次沟通前,都要打手势示意他们摘下耳塞,再扯着嗓子跟他们大声沟通。
由于广东天气炎热,磨光工人在这种强噪音和40度高温车间里,每天要站立工作12个小时。工厂车间旁肮脏的厕所里,常常能看到磨光工人在墙上歪歪斜斜写着“磨光一年、短命三年”的潦草字迹。
可能有人会以为这么辛苦,这工作没人主动去干吧?
不是,当时全国失业现象极其严重,大量失业青年穷得走路都打摆子,磨光工人在当年可以拿到2000-3000一个月,属于高薪岗位,进磨光部门,需要厂里有特殊关系介绍才进得去,磨光招一个岗位,至少30个人来应聘,是人人打破头抢着要的工作。
磨光工人的职业周期很短,通常吃几年苦身体就无法再支撑下去,工厂里最受欢迎的工作,还是有技术工资又稳定的模具和雕刻。
没有任何一个磨光工人,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干这种活。
任何一个完成工业原始积累的国家,都会快速抛弃这种最苦最累最脏最廉价的工业链条,极端艰苦的车间工作,真是把人当畜生在使。
英法德美日韩只要稍一富裕,包括今天的中国,难免都会抛弃这些最低端的产业,但会牢牢抱紧中高端产业,这个过程是正常的,不能称为去工业化。
如果把中高端工业也抹除掉了,才叫去工业化,这个世界上的工业国,英法德美日韩中意,其实只有英国跟美国是真正去工业化的,其他国家并没有真正去工业化,只是想把血汗工厂跟重污染的产业链搬走。
你说英国去工业化那是对的,但法国德国人家那是去工业化吗?
法国的汽车、航空航天、石化、核能、高铁、日用化工、服装奢侈品都玩得飞起。
德国的工程机械、建筑设备、汽车、铁路设备、海洋工程、医疗设备也花样百出。
其实没有哪个国家那么主动作死,一门心思想去工业化,真正往死里作的只有英美两国。
而且英国多少是被迫的,只有美国是主动的。
美国在1965年去的是低端工业,是几代美国人在一战前就开始吃低端工业的苦,一口气吃到1965年,大家受不了了,工人们也不想成天灰头土脸地上班了。
打了一辈子仗,就不能享受享受?
所以从1965年开始,美国制造业劳动力占总劳动者的比例,从28%一口气下降到1994年的16%。
我能找到的最新数据是2017年,这个比例又下降到了9%,制造业工人总数仅1230万人。
特朗普常常说中国工人抢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,这么说就是在瞎胡乱说,明明是美国主动去工业化,才给了其他国家工业发展的机会。
就在工人们越来越少的时候,美国服务业劳动力占总劳动者的比例,从1960年的48%上涨到了1994年的65%,2024年,这个数据跑到了可怕的84%。
也就是全美国的劳动者,全跑服务行业去了。
从1960年到1994年,整个欧美发达国家都在清理低端制造业,大家步调一致,但1994年以后,德国法国日本就开始注意刹车,英国美国则蒙着头向前狂奔出老远。
那美国为啥这么玩命地去工业化呢?
肆
美国第一次出让自己中低端制造业的时候,只打算将这些产业,安置在自己军事可控范围内,就是以前那个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,全是美国的跟班小弟。
对于不太听话的小弟,像日本这种,美国敲打敲打,扇两耳光,再把半导体产业从日本手里抢过来扔给韩国,日本愣是半天没敢吱声。
那时候的美国,就跟神差不多,世界各国的产业分布,任意由其分配。
1990年代苏联倒台后,四小龙完成升级再干不了苦力活,而四小虎基本盘太差,1998年金融危机被一波带走,已不是可靠的转移对象。
加上此时全球进入信息时代,欧美又急着吃新的红利,手头可以转移的中低端工业多到烫手,全球找来找去,同时具备社会安定、人口素质较高、工业用地与水电供应充足等核心条件的国家,只有中国。
欧美世界其实优先考察过较容易控制的印度、墨西哥、泰国、马来西亚等国,但这些国家要么体量太小、要么管理沟通成本太高、要么水电环境太差、要么人口素质太低而被迫放弃。
作为欧美世界无法控制的,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,中国其实是他们的最后选项,没想到也是最佳选项。
2001年之前,美国带着小弟们对中国的投资是试探性投资,2001年让中国加入WTO,属于正式通知中国,以后这些中低端产业就给你吃了。
好好干,后面安心给我们做牛做马,给你一口饱饭肯定没问题。
很多人想不通美国为啥要让中国加入WTO,有些人千恩万谢就想跪一跪克林顿,说是克总大发慈悲,才有中国人的好生活。
其实帝国的统治只有冰冷的利益,不可能有这种莫名其妙的虚幻柔情,克林顿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,美国急需大量生产廉价工业品的生产基地,只有廉价工业品能阻止美国通胀,他们那时候拉中国,跟现在拉印度都一个道理,不存在什么私人感情的事。
中国能接住这一波工业转移,还有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,是集装箱的发明普及,使海运从滚装船时代进入巨型货轮时代,海运成本降到原本的百分之一,这样从中国生产的货品运到美国才能维持低廉的价格,要不然工业基地也不会放在中国。
泛滥的廉价工业品,爽得欧美人买袜子可以穿一双扔一双,平时养成了大手大脚浪费物资的习惯,而这一切的背后,都是当年一群群东莞塘厦磨光工人那样,在“磨光一年、短命三年”的血汗车间,用艰辛苦难换来的。
中国人大量生产的小家电、服装、家具、鞋袜、玩具,把欧美人伺候得每个毛孔都爽飞,他们便只愿意从事那些高利润、高创意性的工作,弄飞机、拍电影、搞股票、卖化妆品和包包,底层工业渐去渐远。
巅峰时期的欧美日,充分享受着人世间的物质文明,俯瞰全球其它国家,说他们当时是地上天国也不过分,常常能把刚出国门的中国人震惊得手足无措,产生一代人的思想烙印。
但谁都没有料到,给别的国家低端产业,别的国家吃饱了几个馍,就安安心心给欧美日做奴才,而给中国低端产业,中国吃饱了几个馍,突然就爬起来长得比他们还强壮。
美国肯定也没想到此节,他们当初放弃大工业的一个重要原因,是在跟苏联的意识形态竞争中,被迫向国内工人阶级让利,并对资本家和企业苛以重税,使1950-1970年代的美国工人,可以一人工作,就养活全家四五口人,外加一栋小house、两条狗、两部车。
那是美国工人阶级的黄金年代,但过重的人力成本,也使美国工业品在国际市场失去竞争优势,被后来居上的日本产品反超,最有代表性的,就是美国汽车被日本汽车打得毫无还手之力。
最近三百年,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完成过全球霸权,一个是英国,一个是美国。
全球霸球有额外红利,可以轻易控制全球顶尖资源,而将顶尖资源快速变现的手段,是金融。
想让霸主抵御金融的诱惑,好比一个恶霸控制着全村,而村里最漂亮的媳妇刚死了男人,你想让恶霸不惦记着寡妇,是不太现实的。
英美两个霸主,不由自由地同时走向金融化,这肯定不是偶然,而是历史的必然现象。
美国在二战前也知道实业高于金融的重要性,所以在1933年颁布《格拉斯-斯蒂格尔法》,又称《1933年银行法》。
那时美国在1929年至1933年刚发生过大萧条,为了防止悲剧重演,该银行法明确要求区分普通储蓄银行和投资银行,禁止银行过度涉足证券业务,加强行政机构对金融业的监管,该法律颁布后,一直到2008年,美国再也没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,中间几次美国发生经济危机,都是因为战争,而不是因为金融。
2008年美国再度发生金融危机,是因为1933年银行法被废除了。
1988年,美国金融界试图废除1933年银行法,但没成功,之后又花了好些年,逐步说服美国政坛要员,在老布什手里终于放松了监管,1999年在克林顿手里则直接废除了该法案,颁布了新的《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》,允许银行、证券、保险相互勾连,商业银行开始干起了投资银行的活。
美国的金融妖怪,在苏联倒台后又被放了出来,最终将整个国家的实业一点点驱赶出去,让美国的年青俊才,一波波投向高收入的投行分析师和律师岗位,鲜少有人愿意做一名刻苦的理工男,去国家的车间奔波忙碌。
由于掌控美国金融圈超级大公司的老板,通常是犹太人,所以我们把这种现象,称为犹太资本与盎撒政治家的合流。
其实美国转移中低端制造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,德法日哪个不转?但将国家的制造业压缩到只占国家GDP的10%,则肯定是哪里出了大问题,现在回头来看,废除1933年银行法,是美国走向作死之路的重要转折点。
而这次合流发生在苏联倒台之后,说明解除危险后,当世武力天下无敌的帝国,是很容易被蠢蠢欲动的金融资本附体的。
对了,苏联当时给英美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,他们转移低端产业出去,部分因为有苏联做对比,国内必须给底层让利,最高税率曾经都干到了90%,资本家苦不堪言,那还不如把这些产业转移出去,去除庞大的工人阶级,削减公共开支,降低税率。
没有了苏联,美国就开始拎着枪肆意妄为。
美国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,推动美元成为全球货币,其实就是靠武力,是他们答应成为沙特保护国,欧佩克才使用美元结算石油交易,迈出了美元世界货币的第一步。
之后美国又依靠武力,建立牙买加美元本位体系、在拉美和东欧搞华盛顿共识、诱导各国金融自由化、逼迫日元升值、激化欧债危机,才使美国金融霸主地位愈加稳定。
苏联一死,天下无敌使美国放松警惕,耽于安乐之中,他们再没啥心思关心工人阶级,也就没啥心思关心实业,这时犹太资本捧着白花花的银子走过来,美国终于瓦解了对金融的防范,成为一个抛弃实业、以金融立国的大帝国。
伍
如果完全否定美国今天的工业实力,是相当不理智的,毕竟美国还是有1300万产业工人,2023年生产了1061万辆汽车、发电量达到了4.49亿千瓦时、苹果一家公司的营收都达到了3832亿美元。
美国依然是一个全球超级工业大国。
但同时,美国也肉眼可见地产生了老态和疲态。
按网友统计,到2023年,美国空军轰炸机平均机龄48年、战斗打击机平均机龄28年、空军预警机平均机龄43年、大型有人侦察机平均机龄60年、大部分空中加油机平均机龄60年、4艘尼米兹级航母2036年就满50年、巡洋舰驱逐舰大部分都30多年。
这要是碰到全是新生装备的某个大国,这仗还怎么打?
这么说吧,一个只知道赚钱、全民废弛、失去危机感的帝国,它被金融化是命中注定的。
他们视线之内,只有钱。
既没有对手,也没有人民。
陆
卢麟元在总结唐朝灭亡的经验时,谈到李林甫控制全国银行系统,为了多赚钱,故意制造全国现金流短缺,迫使农户卖儿卖女卖房卖地。为了保卫他的金融系统,又将府兵改成雇佣兵制,破除了国家军事系统,最后引起天下大乱。
当我们总结英国与美国走向金融化的过程时,发现当中的路径是差不多的。
英国是被动选择金融化,那是他们曾经天下无敌的遗泽。
美国是主动选择金融化,也是他们天下无敌后与顶级资本苟合。
人类300年两个最大的大帝国,一前一后金融化,跟曾经横扫天下的大唐一样,选择了同样的命运归宿。
最终国家的形态,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金融收割,大唐的李林甫收割全国农户,今天的美国,则利用美联储的加息降息,收割全球农户。
大唐形成藩镇割据,美帝形成全球基地自治与去工业化。
历史的千言万语,汇成一句很简单的话:
只有服务于实业的金融,才是好金融。
但凡离开这个范畴,在算计收割路上狂奔的金融,都是祸国殃民的灾难。
尤其那些全球数一数二的国家,一旦武力值达到巅峰,都要警惕历史的规律。
不管它来自西方郑州股票配资,还是来自东方。
Powered by 配资靠谱股票配资门户_股票炒股配资_正规股票配资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